2023-02-10 21:04:01
买燃油车还是买新能源车?
这是近几年来大多数新任车主都必须面临的“tobeornottobe”。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很可能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集体加速的时代,新冠疫情、能源危机、全球变暖、俄乌战争,使油价成为一个难猜难解的谜,2022年,谁都不太敢理直气壮地喊一声“95加满”了。
反观新能源车主,百公里花的电钱也就在10元左右,相比之下,稳定的经济性已经不言而喻。新能源车盯准了时代的痛点,已然给燃油车将上了一军。
普通老百姓不免盯着碎银几两,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背后,不仅是为满足升斗小民的经济算盘,更有国家政策层面的一盘浩大棋局在缓缓铺开。
但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却又在经历行业&股市冰火两重天的处境。
10月20日,小鹏汽车(09868.HK)以30.4港元收盘,创历史新低,市值距离最高时缩水将近90%。
行业风向势头正旺,资本市场却阴云密布,前方是曙光还是深渊?
1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中国制造的浩大棋局
故事开始前,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5年前。
1997年12月,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全球84国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
《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无疑为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了宝贵的经济发展机会。
但是,虎视眈眈的西方世界也不可能让中国就此舒服地“偷发育”。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新世纪前20年,美国等西方国家相继退出《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气候变化协定,直接掀翻了赌桌,进而贼喊追贼地对中国能源领域、碳排放领域进行不同程度的施压。
所幸,中国已有准备。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早在1988年,我国国家科委就已制定“火炬计划”——促进高技术、新技术研究成果商品化,推动高技术、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部署和安排。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赫然在列。
随着社会发展与国力强盛,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提出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
至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然成为国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中,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而“三纵三横”,便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纲领。
“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
“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友好的政策带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即使经历了2019年补贴大退坡以及2020年初疫情的打击,从中长期来看,仍有相关产业政策陆续出台(包括长期发展规划、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市场准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双积分、碳排放法规等),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欣欣向荣。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1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而在2022年开年之后,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均呈高速增长势头。
而且,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最开始油车限购只能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引导局面,转变为市场拉动的新局面。真正为品牌铺路、为产业繁荣铸造坚实后盾的,是过硬的工业实力。
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电池板块来说。2010年之前,新能源专利技术基本上都由德日掌控。但是,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新能源技术的最大来源国。比如,2018年,成立仅六年的中国厂商CATL宁德时代,就正式超越了松下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动力电池企业。
在这样的利好环境之下,时代宠儿“蔚小理”横空出世,在新能源车市场上风光无两。
不管是蔚来做到极致的用户体验,还是小鹏满满的科技感,亦或是李想要在市场份额上2025年成为国内第一、2030年成为全球第一的豪言壮志,都是新能源车主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且,三家新势力相继登陆海外资本市场,更引发了无边遐想。
时势造英雄。行业的风口浪尖,也有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弄潮儿在不断拼搏努力,带领着新兴的企业、行业书写一个新的传奇。
理想ONE
比如,用一台理想ONE征服一众“奶爸”的理想。
早在泡泡网和汽车之家时期,80后“霸道总裁”李想就以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对产品的偏执和用户思维著称,这一特点在理想汽车得到充分体现。
“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是公司的品牌使命,聚焦于为家庭打造更安全、更便捷、更精致的智能电动车产品,这可谓正中二胎时代的痛点。得益于精准的产品定位,理想汽车仅凭理想ONE一台车型就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混得风生水起。
6月21日,理想L9上市,8月底开始正式交付,在9月首个完整交付月销量达到10123辆,一路高歌猛进。李想曾毫不客气地称,理想L9是“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甚至在驾乘体验上不输库里南。
理想L9
不论这是不是夸下海口,可以肯定的是,理想L9的出现既填补了市场空白,又切中了消费者的需求痛点,最重要的是,跟一众豪华品牌相比,理想L9是目前售价最便宜的全尺寸SUV。
再如,用自己的名字“押注”新能源汽车的何小鹏,创业十年身价百亿,赴美上市抱得金砖。并且,小鹏的野心不止于此。据报道,小鹏第六代飞行器的目标是2024年实现量产,销售价格控制在100万元人民币以内,并期待成为全球第一的低空载人飞行设备制造商。
小鹏第六代飞行汽车
除了造车,小鹏们还要造梦,这不仅是向着马斯克式的个人魅力与远大理想看齐,背后,也更蕴藏着一个新能源汽车出海、称霸全球的中国梦。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过硬的新能源工业格局是不可或缺的大国重器;而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中国制造,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
资本市场一路狂泄
为何“用钱投反对票”?
其实,不只是中国,汽车电动化可以说是全球的共识。
今年6月,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去年7月提出的立法建议——从2035年开始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
保守地说,到本世纪中叶,欧洲的马路上或许就再也看不到燃油车的身影了。
大众汽车集团和奔驰先后下场表态立忠心。奔驰甚至已经准备好2030年之前销售100%的纯电动汽车。
毫无疑问,代表着未来方向的新能源车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新能源品牌无论在市场定位还是声量上,都已大有赶超传统品牌之势,后者也在积极寻找转型和出路。
但是,资本市场上却完全是另一番风景。
10月3日,特斯拉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汽车生产与交付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生产36.5万辆汽车,交付34.3万辆汽车,比去年同期各增长54%和42%,成绩亮眼。
强劲的交付数据,对特斯拉股价来说往往是利好消息。例如,在7月交付报告和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期间,特斯拉股价上涨了约9%,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约4%。
但是,也就是在当天,特斯拉股价暴跌8.61%,创近四个月最大单日跌幅,单日市值蒸发逾7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88亿元)。显然,除却马斯克阴晴不定的公共言论影响,特斯拉本季度交付量没有达到华尔街的预期,许多分析师和公司追踪者也对特斯拉的未来抱有疑虑。
把目光放到中国,也发生了与之对应的吊诡现象。
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过去两年处在黄金发展期,今年三季度开始,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小理美股、港股一泻千里,三家的股价几乎都被“腰斩”——三个月以来,理想大跌50%,小鹏大跌69%,蔚来大跌38%。可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之路,在股市遭到了一记重创。
为什么全球汽车业都在电动化,但被视为风口的新能源相关企业的股价都纷纷暴跌?
前途光明,为何资本市场选择了“用钱投反对票”?
首先,造车新势力始终看不到盈利的曙光或许是直接原因。还是以“蔚小理”为例。
上半年,小鹏汽车净亏损44亿元;理想汽车上半年营收182.95亿元,同比增长112.4%,净亏损6.26亿元;蔚来上半年净亏损金额为45.70亿元。
特别是蔚来,堪称造车新势力中的“亏损王”,数据显示,自2016年到2022年上半年,蔚来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累计达约666亿元,平均算下来,相当于每年亏100亿左右。
究其原因,车企赔钱与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有一定关系,但核心问题是在巨大的研发、运营成本之下,产销量不足而使成本得不到有效分摊和稀释。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从宏观看行业能够继续保持增长,在微观上企业未来的生存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企业的财务压力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
“蔚来”们的未来,似乎还未到来。
其次,当时代的风口初现,新能源汽车的“香饽饽”被越来越多的资本势力盯上,趋利的资本市场让行业内竞争日益内卷。越来越多的玩家躬身入局,原本物以稀为贵的新能源概念赛道逐渐普遍化,相关的股票的价值也被稀释。
与此同时,野蛮生长时期的市场炒作大量透支了未来预期。
当浪潮退去,裸泳者就会尴尬无比——当投资市场供大于求,投资者对新能源的认识越来越理性时,新能源的吸引力便会急剧下降。一旦利空行情加剧,资本市场撤离的速度也会随之加速,导致股价连续下跌。
比如,在港股上市不到1年半时间的小鹏汽车,就已经遭遇了滑铁卢。10月20日,小鹏汽车的港股市值仅为524.03亿港元,距离市值最高点(超过3000亿港元)已经缩水将近90%,是造车新势力中缩水幅度最大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小鹏们又能否逆转局势,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让我们继续拭目以待。
随着国企和国际品牌站在新能源汽车的“擂台”上,资方还有没有信心、实力甚至是必要,上演一出“是骡子是马,上来溜溜”的豪横戏码?
穷则思变,变革无论大小,总在悄悄酝酿,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社会企业层面,都在以卓越的远见与坚韧的努力,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新能源之战贡献力量。我们看到了孤军杀出重围的壮举,也看到了合纵连横的深谋远虑。
比如,8月8日,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全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CHN惊艳亮相,搭载CHN的高端新能源品牌阿维塔首款车型阿维塔11也正式上市。
中国新能源车企的联合战略让人眼前一亮,而这或许也仅仅是一首序曲,新能源帝国的建立与守护,还将继续书写磅礴的史诗。
强强联合的抱团取暖能否达到“1+1+1>3的效果?
“广积粮、高筑墙”的思路能否从技术、服务、运营等方面建立自己的保护壁垒?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掌握独有的资源,并在接下来更为激烈的战争中获取竞争力?
尚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我们能隐约看到,希望的曙光已经划破寂静的黑夜。刚刚举行的巴黎车展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据C位,表现抢眼。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对美国和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欧洲“必须觉醒”。
能源战争的大潮浩浩汤汤,时代洪流奔涌而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之路,在不确定性中上下沉浮。不舍昼夜的资本与野心勃勃的玩家来而复往,冒险和激烈的命运正在呼唤一辆风驰电掣的未来之车,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向更光明广阔的明天。
本文作者:万户
版式设计:而漪